撰文:史習宏
前言
提到網路,就一定會提到Google。近年網路應用工具與搜尋引擎的發展,幾乎就是Google的發展史。
Google創立於1988年,由兩位史丹佛大學博士生Larry Page與Sergey Brin,稟持著 ”Any kind of information will be accessible to anybody. ” 的理念,一步一步將Google建立為龐大的網路帝國。它的股價在十年之間便成長到500美元,超越IBM、戴爾等原先的資訊產業龍頭。
身為如此龐大的公司,Google是否還能堅持自己的理想?要怎麼留住人才、鼓勵創意?要如何維持龐大組織的生動活力呢?
Google面臨這些挑戰最大的法寶,十年來從未改變,那就是─自由與創意。
創意工作環境
Google幾乎是創意的代名詞。從裡到外,無不充滿自由的風氣。
一踏入Google,映入眼簾的便是綠油油的廣闊草皮與充滿設計感的建築。從外觀上看來,整個Google總部充滿濃濃的休閒氣氛。隨處可以見到露天的桌椅,員工隨性的坐著喝咖啡,聊天與寫程式。遠望草原邊緣,突兀地站著一只暴龍化石,導覽員解釋這是創辦人Larry與Sergey的傑作,將象徵侏儸紀的恐龍設置在網際網路的科技叢林裡,趣味橫生。
除了擺飾,總部園區中也提供很多運動設施:草原上有沙灘可以給員工打排球,沙灘旁邊也可以看到一方不大的游泳池,腳踏車隨處可見,更增添科技公司的生氣。在這樣的工作環境,如果累了便可以望向窗外的藍天綠地,讓紊亂的思緒透透風。亦或騎著單車四處漫遊,讓身體同頭腦一起放鬆。這樣美好的環境,正是孕育創意的基地。
進入Google後,內部的陳設也充分體現它鼓勵創意的文化精神。激勵創意的方法就是鼓勵相互討論,因此內部也積極營造這種氣氛。例如在門口立了一面巨大的黑板,無論是誰都可以在上面留下問題待人解答,或三、五成群地討論。此外,辦公室與討論室大多是透明的、到處都有長型沙發椅、一百英尺內一定有的食物吧台,這些地方都經常可以看到Google的員工聚集著,討論著近期研究的成果。
文化塑造環境,環境影響文化。我們看到了Google對創新的重視體現於環境的每一個細節之中,使它不再只是一個空泛次要的概念,而是一種思想與文化。
創意文化制度
Google不只在環境上下功夫,在制度、組織上等便給了創新很大的優先權。
以最著名的Google 20而言,便是鼓勵員工80%的時間工作,20%的時間作自己的事。員工在這段時間中可以隨性研究自己有興趣的主題,甚至是閒晃、喝咖啡、游泳、跑步等都沒有問題。只要員工認為這段時間的使用對公司是有益處的,便可以在20%的時間作這件事情。
在Google總部中四處林立的奇怪設備,很多都是20%時間的傑作:將全球搜尋次數以光點表示在地球上、將搜尋字串即時顯示在光版上等。其中「Gmail」、「Google AdSense」、「Orkut」等都是20% 專案中最著名的成就。
員工們時常彼此討論著自己的專案,一旦有人認為其他人的專案非常有趣,便可以加入他們。當計畫運行到一定程度,便有可能升級為80%專案,正式進入運行。
這項制度使許多小員工的創意能出頭天,也使更多鬼才工程師願意加入Google。這項制度讓Google的產品更加靈活而貼近消費者,滿足以往大公司無法顧及的客群。這便是Google創意文化在制度上的體現。
未來的挑戰
這一次參訪Google的過程中,並沒有改變我們對Google的美好印象。然而這樣的一家夢幻公司,面對近來的金融風暴、全球市場與日益龐大的公司組織,也有許多必須克服的難題。
首先最大的問題便是人才流失。Google的離職率比矽谷的平均值低上許多,但仍有漸漸增加的趨勢。在面對這個問題時,Google的接待者認為這是個人有個人的抉擇,予以尊重。我們蒐集資料後認為,一開始有些工程師是因為對創新的熱愛而加入Google,但後來他們發現自己的成就歸於Google,最終變得十分熱門後,便激起了他們自行出外創業的夢。而日益龐大的組織,可能使創意的構想越來越難以被實踐。此外,一大部分的員工期待著股票分紅,然而金融風暴來臨,股票價值暴跌,也可能促使員工離去。這些原因都是離職率漸漸攀升的可能因素。無論如何,Google也積極地試圖留住人才,期望保有這Google最重要的資產。
除了人才,在消費者觀感上也是Google正在努力的地方。特別是在中國議題上。為了打入中國市場,Google積極與中國政府協商妥協,盡可能維護消費者權益。然而這項舉動仍然使許多人質疑 Google ”Dont be evil” 的承諾。面為這個問題,Google的接待人員告訴我們,面對全球市場,各國政府有各自不同的法律,他們會為消費者守護隱私權,不會為商業利益犧牲消費者權益。如何建立更能保護消費者的隱私權準則以及與各地政府協商,是未來的重要課題。
除了上述兩點,組織的龐大本身就會產生許多問題。以IBM為例,過去在組織變革轉型時,便因組織龐大而備受阻力。在與Google對談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Google人員對於部份問題的回答,相較於其他參訪單位的接待人員來說,是較不直接的。這可能來自於公司內部對於資料的公開有嚴格的限制,或是為了避免在決策面上肯定地回答,以免流言四竄而沒有轉圜餘地。此外,Google因組織增大而要面對越來越多的創意,漸漸建立起較為商業考量的衡量機制,無法讓每個員工的創意都能盡情發揮。這是以往小型組織不會出現的現象。Google創立不逾十年,規模成長迅速,可能會遭遇體質轉變上的不適應。
這些便是我們觀察到Google所面臨挑戰的一部份。在瞬息萬變的網路業中,Google所面臨的挑戰遠不止於此。然而我們期望對Google而言,莫忘初衷:「將可得的任何資訊分享給任何人」,將是永遠的目標。
結語
我們在參訪的過程中,親身經歷了這創意園地的洗禮,瞭解到要真正營造創新思想,不能單靠口號,而要從環境、制度上去改進,最終要將它融入文化之中。當所有人都將創新當作目標,公司才能夠從舊有的體制中脫離出來,開創一番新氣象。
Google在短短的十年間成為網路業龍頭,靠著創意在網路業中開創一片天,被視為車庫創業者的典範與目標。然而即使走在前頭,腳步也從不停歇。面對金融、組織、法規、人才、觀感上的挑戰,Google要如何在維持初衷與商業利益間維持平衡、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網路業中維持領先優勢,都是未來值得我們深入瞭解學習的地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